关税大棒下的双雄:可口可乐“躺赢”,百事可乐为何输在供应链?

爱游戏ayx马竞合作伙伴
你的位置:爱游戏ayx马竞合作伙伴 > 新闻动态 > 关税大棒下的双雄:可口可乐“躺赢”,百事可乐为何输在供应链?
关税大棒下的双雄:可口可乐“躺赢”,百事可乐为何输在供应链?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1:07    点击次数:160

#可口可乐笑了百事可乐哭了#

2025年的碳酸饮料市场,一场因关税政策引发的连锁反应,让两大巨头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竞争格局骤然倾斜。前者因本土化供应链从容避开了10%的关税冲击,后者却因爱尔兰浓缩液工厂的布局陷入成本危机。这场看似偶然的贸易风波,实则揭示了全球化时代企业战略布局的深层博弈——当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成为常态,供应链的弹性与风险分散能力,或许比市场份额的争夺更能决定企业的生死。

百事可乐的困境源于一个50年前的决定。上世纪70年代,为利用爱尔兰的低企业税率,百事将浓缩液生产重心迁至该国,如今其美国市场近100%的浓缩液依赖爱尔兰进口。这一曾带来税收红利的策略,在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政策下瞬间沦为负担。每批跨洋运输的浓缩液需额外缴纳10%关税,直接挤压利润空间。分析师估算,若百事选择自行消化成本,每箱可乐利润将缩水12%;若转嫁消费者,则可能面临价格敏感型市场的流失。相比之下,可口可乐为美国市场供应的浓缩液主要来自佐治亚州和波多黎各,本土化生产使其几乎豁免于关税冲击。汇丰银行分析师Carlos Laboy指出:“这场关税战中,可口可乐的供应链布局堪称教科书级的风险规避案例。”

供应链的差异背后,是两家巨头长期战略的分野。可口可乐始终强调“本地生产、本地销售”的分散化模式,全球80%的浓缩液由装瓶商所在地工厂供应;而百事可乐则更倾向于集中化生产以追求规模效应。这种差异在风平浪静时或许无关紧要,但面对贸易摩擦时,前者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。例如,可口可乐在2024年财报中显示净利润达106亿美元,仅微降0.77%;而百事虽未单独披露饮料业务数据,但分析师预估其北美碳酸饮料利润受关税影响可能下滑15%-20%。更严峻的是,百事可乐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已连续二十年下滑,2024年甚至被Dr Pepper反超,跌至第三位。关税危机无疑让本就艰难的翻身战雪上加霜。

这场危机也暴露出百事可乐业务结构的脆弱性。与可口可乐专注饮料不同,百事近半收入来自乐事薯片等零食业务,饮料板块资源投入相对不足。过去五年,百事将更多精力放在能量饮料(如收购Rockstar)和健康化转型上,但其推出的“无糖生可乐”市场反响平平,反观可口可乐零度系列却实现9%的增长。这种多元化策略虽能分散行业风险,却可能导致核心业务应对突发危机的灵活性不足。正如《华尔街日报》评论:“当你的对手把所有弹药都集中在一条战壕时,分散火力或许会成为致命弱点。”

面对困局,百事可乐并非无牌可打。其在得克萨斯州、新加坡和乌拉圭的备用产能或可缓解供应链压力,但调整生产线需数月甚至数年,短期内难解燃眉之急。更可行的方案可能是加速产品结构优化——例如押注益生元汽水等健康品类。2025年4月,百事以141亿元收购益生元品牌Poppi,试图复制可口可乐Simply Pop的成功(后者通过益生元纤维和低糖配方实现年销40亿元)。不过,这类高端产品能否对冲大众碳酸饮料的利润损失,仍存疑问。

这场关税风波的影响远超饮料行业。牛仔裤品牌Levi's因依赖海外原料面临成本上升,而Wrangler凭借墨西哥工厂免于关税;高露洁牙膏的墨西哥产线同样受冲击,佳洁士则因本土生产稳居优势。这些案例共同印证了一个商业真理:全球化红利时代,企业追求的是效率最大化;而在地缘政治动荡的今天,供应链韧性才是新的竞争壁垒。百事可乐的遭遇警示所有跨国企业——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,尤其当篮子可能被政策大棒击碎时。

回望可乐双雄的百年商战,从20世纪的“口味盲测”到今天的关税博弈,胜负手已从营销创意转向供应链韧性。可口可乐的“躺赢”并非运气,而是其本土化战略在不确定性时代的必然回报;百事可乐的“哭泣”则揭示了过度依赖单一供应链的系统性风险。未来,若百事能借此危机重构全球生产网络,或许能化被动为主动。但无论如何,这场关税风波已永久改写了饮料行业的竞争规则:当政治与经济的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,企业最强大的护城河,或许正是那张标注着“生产基地多元化”的战略地图。

202203090133阿